当前,我国新型工业化稳步推进,一系列新产业、新动能、新制造不断涌现,推动制造业加快“升级破圈”,打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经济发展。
近年来,我国工业生产快速增长,装备制造业支撑作用明显。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0%。 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8%,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7%,分别快于规模以上工业1.8和2.7个百分点。
在四川成都,清洁能源“威力十足”。 “华龙一号”核电机组是世界上第一台投入商业运行的核电机组。 177堆芯设计不仅提高了发电效率,还显着增强了核电站的安全性; 在江西南昌,数字技术“提质增效”,“5G智慧工厂”通过5G网络将生产指令即时传输到生产端,高效连接芯片制造100多道工序,整体生产效率提升20% 至 30%; 在湖北武汉,人工智能“大显身手”,仿人机器人精准高效地完成车灯罩检查、安全带检查、车辆标签粘贴等任务,实现了从人工操作到智能自动化的华丽转身,同时提升了车灯罩检查、安全带检查、车辆标签粘贴等任务。 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
国家统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上半年,产业由“新”向“绿”转变更加明显。 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5.8%,比一季度提高0.6个百分点。 百分点; 集成电路、服务机器人、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等智能绿色新产品表现亮眼,产量保持两位数增长,为经济发展积蓄新动能。
今年以来,我国“三新”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产品出口超万亿元; 造船市场份额连续14年位居全球第一; 新材料、机器人等一批新兴产业快速增长。
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制造业稳步推进,新产业、新产品日益成为新的增长点。 数据显示,上半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 3D打印设备、服务机器人、智能手表等智能产品产量分别增长51.6%、22.8%和10.9%。
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不断加快,持续带动经济发展,为其注入强劲动能。 江苏在全省范围内启动“装备更新行动”,聚焦智能制造、绿色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生产线全面升级; 广东依托强大的制造业基础,实施“装备更新行动”和产业升级协作计划”,搭建装备供应商与需求企业之间的沟通桥梁,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紧密合作;浙江,通过 “数字经济赋能装备更新”战略和“未来工厂”建设计划,引导企业建设集智能生产、数字化管理、网络化协作于一体的现代化工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制造业深度融合,我国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智能工厂、智能供应链建设加快。 业内专家介绍,不少传统制造企业纷纷实施智能制造项目,推广智能制造技术应用,实现定制化生产、自动化生产、精密制造、低能耗制造。 这不仅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扩大了技术创新和升级。 路径,对企业增加品种、提高质量、创建品牌,从而提高效率和竞争力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推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制造产业发展,不仅有效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也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需求扩大。” 上述专家表示,要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于具体行业和产业链,加快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推动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