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产品

  • 发布供应
  • 管理供应

探索宇宙对人脑演化的奥秘,中国空间站脑电测试完成首个阶段目标

   2024-08-06 80
导读

  IT之家1月25日消息,据央视新闻今日报道,1月24日是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入轨1000天,截至目前,中国空间站已经安排在轨实施了110个空间科学研究与应用项目,涉及空间生命科学与人体研究、微重力物理和空间新技术领域。其中,在轨脑电测试已完成首个阶段性目标任务。  据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科技人员王波介绍,首次脑电实验可追溯到神舟十一号,通过脑控机器人验证了脑机交互技术的在轨适用性。从空间站任务开始,研究人员陆续开展了数十次在轨脑电测试,达到了空间站建造期的预期目标。  在轨脑电测试研究的目的有三

   IT之家1月25日消息,据央视新闻今日报道,1月24日是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入轨1000天,截至目前,中国空间站已经安排在轨实施了110个空间科学研究与应用项目,涉及空间生命科学与人体研究、微重力物理和空间新技术领域。其中,在轨脑电测试已完成首个阶段性目标任务。
微信图片_20240126085833
  据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科技人员王波介绍,首次脑电实验可追溯到神舟十一号,通过脑控机器人验证了脑机交互技术的在轨适用性。从空间站任务开始,研究人员陆续开展了数十次在轨脑电测试,达到了空间站建造期的预期目标。
 
  在轨脑电测试研究的目的有三个:观察空间环境对脑造成了何种影响;观察人脑在空间如何适应环境,重塑自己的神经;发展或验证脑能力提升的技术。
 
  从长远来看,空间站开展在轨脑电测试研究的目的是探索宇宙对人脑演化的奥秘,揭示生命体演化过程中的重要机制,从而为开发类脑智能体提供新思路。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科技人员曹勇谈到了脑电测试实验的操作方式:整个实验开始时,航天员会被引导进入一个静息状态,采集一段相对平稳的状态的数据,作为后续任务数据的基线。在静息完之后,航天员就会根据任务进程操作操纵杆、按键,对任务进行回应。研究人员会结合脑电采集的数据情况,综合判断航天员的脑力负荷状态。
 
  IT之家注::载人空间站命名为“天宫”;核心舱命名为“天和”;实验舱Ⅰ命名为“问天”;实验舱Ⅱ命名为“梦天”;货运飞船命名为“天舟”。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原创作品,作者: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yiwangtui.com/news/show.php?itemid=1108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入驻

企业入驻成功 可尊享多重特权

入驻热线:1801-5555-345

请手机扫码访问

客服

客服热线:1801-5555-345

小程序

小程序更便捷的查找产品

为您提供专业帮买咨询服务

请用微信扫码

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收获商机

微信扫码关注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