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5月底,5G基站总数达到383.7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32.4%;5G手机用户达到9.05亿户,占手机用户的51.3%。
5G商用牌照发放五年来,5G应用已融入数千个行业。下一步将稳步推进5G和千兆光网络建设,有序推进5G网络向5G轻量级和5G-A(5G网络演进增强版)演进升级。
规模化应用持续推进
前不久举行的上海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上海)期间,GSMA(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大中华区总裁斯韩表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5G市场。与此同时,中国正在为5G-A的演进奠定基础。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总工程师赵志国介绍,我国目前已实现“县县通5G”。90%以上行政村接入5G,5G用户普及率超过60%。移动通信探索形成了“研究超前、标准引领、制度创新、网络先行、应用赋能”的发展模式。
5G行业应用已融入国民经济74个大类。华为常务董事、ICT基础设施业务管理委员会主任王涛认为,过去五年5G商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对全球移动产业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5G拓展了全球服务的“广度”,传递了代际体验的“速度”,引领了数字化转型的“深度”。
赛智产业研究院院长赵刚分析,我们见证了5G商用的快速发展,但同时也面临一系列挑战,需要突破规模化应用的瓶颈。包括突破5G行业终端大规模部署的瓶颈,让5G行业终端成本更低;突破现象级应用场景瓶颈,让更多个人和企业用户积极使用5G;突破5G行业应用复杂度瓶颈,让更多中小企业能够使用普惠、低成本的5G解决方案。
赵志国表示,工信部将坚持进一步“建、用、研”统筹推进,加快信息通信产业高质量发展。“建”就是夯实网络设施,稳步推进5G、千兆光网络建设,有序推进5G网络向5G轻量化、5G-A演进升级,扎实推动算力产业发展。实施“信号升级”专项行动,推动5G网络在文旅、医疗、高校、交通枢纽、地铁等场所原有覆盖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度覆盖。“用”就是深化融合应用,加快“5G工厂”建设,打造“5G工业互联网”升级版。“研究”就是加强技术研发,统筹推进5G-A演进和6G研发创新。
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5G-A被认为是不断拓展5G能力边界、持续推动产业向6G演进的关键技术。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表示,与5G相比,5G-A不仅实现了带宽的增加,还具有主动适应、轻量化、智能化等特点。这些特点将成为5G“下半场”技术创新的重点。
5G-A国际标准持续发展,多维度拓展5G生态,提升5G网络性能。王涛认为,5G-A是一条确定性的产业路径。一方面可以保护现有投资,另一方面可以带来新的商机,拓宽业务边界。
为了有效发挥5G-A卓越的代际能力,华为近期联合电信运营商发布了5G-A商用试点计划。
中国移动总经理何飚表示,中国移动已建成全球最大的5G和光纤网络,并率先启动5G-A建设。到今年年底,5G-A将在300个城市实现商用。中国联通董事长陈忠岳表示,中国联通将加快5G-A、天地融合等技术创新,推动从网元组件到拓扑和系统的智能化升级。
爱立信东北亚区副总裁吴立东认为,当前全球5G网络发展并不一致。部分运营商仍处于第一阶段,需要扩大5G连接规模,完成非独立组网向独立组网的转变。以中国运营商为代表的部分运营商已进入第二阶段,开始5G-A网络建设。现阶段的5G网络将拥有更多的灵活性和新的能力。为了支撑5G-A的大规模创新和商用实现,构建高性能、开放的可编程网络至关重要。
随着5G轻量化、5G-A和智能终端技术的发展,5G应用将进一步深化。赵刚认为,要抓住人形机器人、低空飞行器、自动驾驶汽车等智能硬件的发展机遇,实现5G行业终端的规模部署。
加速拥抱人工智能
在上海举行的世界移动大会上,“5G人工智能”展现了更多可能性。在中国联通AI应用展区,展示了5G组网终端,可适配连接多家厂商的无人机,充分保障低空飞行信息和数据的安全。联想集团展示了AI PC、AI手机等AI终端,新一代AI服务器、存储等AI基础设施,以及助力智能化转型的AI解决方案和服务等产品。
赵刚分析,“5G人工智能”就像人体的“神经纤维系统大脑”。两者的结合不仅提高了通信网络的智能化水平,也大大拓宽了智能应用的边界。
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表示,近年来,通用人工智能取得长足进展,加速从技术前沿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从“AI”走向“AI”。“互联网”、“5G”、“人工智能”的升级和不断发展,将带来超大规模定制、柔性制造等新的生产方式。“5G人工智能”已广泛应用于智能工厂、自动驾驶、远程控制等应用场景。例如,搭载“5G人工智能”的高水平自动驾驶汽车可以实时感知和传输来自道路、行人和路边的数据,动态观察和分析交通状况,自动完成驾驶行为,显着提高驾驶安全性。5G与人工智能的结合推动工业物联网的发展,使生产过程更加智能、高效。此外,智慧城市等领域也因5G与人工智能的融合而焕发出新的活力。
“5G人工智能”的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赵刚预测,“5G人工智能”将成为人形机器人、低空飞行器等智能装备的标配,使这些装备智能化、接近人类,从而更大程度解放劳动生产力,提高全要素生产力,并成为培养新素质的手段。生产力的重要技术力量。